第二种方法是:
第一个镜头中演员的动作完成动作的1/4,下个镜头接完成动作的3/4 。
这里还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关于人眼睛视觉滞留问题,第一个镜头的动作停顿处到下个镜头接着动作的完成之间有2到3祯的跳跃问题,将这2到3祯剪去后,就毫无视觉的跳跃感了。
电影《透明人》开场的奔跑的小白鼠的视频剪辑非常流畅,其秘密在于:
剪辑点前后的影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"切" 仔细看的话应该可以看出中间总有1帧或者2帧在过渡,可以看做是2帧的叠化也可看做是2帧的渐隐渐显。从第一帧用起 就是这些平时看起来很流畅的动作其实中间都会有相对的停顿。
也就是说在逐帧观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几帧画面是相对静止的,这个地方通常就是我们要选择的剪辑点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一般情况下,这些静止的帧(1-2帧)我们留在上一个镜头中,从下一个镜头一般是不同景别开始动。
视频剪辑中最常遇到的莫过于: 起坐、起卧、拥抱、握手、脱帽、穿衣、抽烟、开关门窗、走路、跑步等等。 脱帽戴帽, 会在手接触帽子的时候静止开关门窗 ,会在手接触门窗的时候静止握手,会在握手上下起伏的最高点或者最低点静止走路,会在脚踏地和最高点静止(注意左右脚一致)剪辑办法可以按照上面的精髓来做。
当然什么事情都有例外,就是我前面讲的情绪剪辑点和节奏剪辑点。当人愤怒的时候、当我们要求节奏加快的时候,那么就把下个镜头的画面少用几帧就ok了。
例如:开窗第一个镜头是手接触门窗时候结束,下个镜头接门窗已经开了一部分了。这就是传说中的情绪剪辑点和节奏剪辑点,我想这只是一个说法而已,当然这些都要靠剪辑师的经验和艺术修养来完成。
在视频剪辑中还会经常遇到人物回头,低头,抬头,转身,弯腰,直身等。这些和上面所说的剪辑点的选择基本相似。
只是上下镜头留用的长度不再相同,会出现一部分用的多一部分用的少的情况,由于近景和特写的动势比较大,远景和全景动势比较小,因此小景别的镜头留用的少,大景别镜头留用的。